“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策”委员建议-第39期
发布时间: 2023-11-06 【字体: 来源:主站阅读次数:3630

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加强生猪检疫工作

资阳市政协委员 曾联

 

生猪检疫是确保生猪供给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还存在基层检疫人员力量薄弱、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制度设计存在漏洞、检疫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容易导致生猪检疫工作流于形式、弄虚作假,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埋下重大动物疫情隐患。

一是存在“隔空开证现象”。由于生猪定点屠宰具体政策是各地制定,跨省的监管没有实现,也没有联网,造成追根溯源存在漏洞。个别检疫人员本应对生猪进行临床健康检查,查验免疫证、耳标、档案等信息,检疫合格再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确定生猪屠宰、出售、运输去向。然而非洲猪瘟期间,有的地方检疫人员在未经检疫甚至未见到生猪的情况下,虚构生猪产地、启运地、耳标号等事实,违法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为上千头未经检疫的“黑猪”洗“白”。还有的屠宰检疫流于形式,检疫人员没有按照“头头采、批批检、全覆盖”的原则,开展屠宰环节非洲猪瘟自检工作,而是进行抽查或直接不查,让可能存在问题的猪肉流入食品消费市场,危害食品安全,影响疫情防控。

二是无证上岗问题严重。《动物防疫法》规定,生猪及其生猪产品的检疫工作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实施,然而实际检疫中,由于年出栏生猪数量多(以四川为例:2022年四川省全年生猪出栏6548.4万头,较上年增长3.7%,生猪出栏量常年保持在全国第一),检疫工作量大,检疫人手不足,部分没有取得从业资格的临聘人员直接从事检疫工作。一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每日检疫生猪100余头,但仅有一名具有从业资格的检疫人员值班,其余检疫人员均为临聘人员,既无检疫资格,也缺乏检疫技术。与此同时检疫设备落后,检疫手段不足。一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无任何科学检疫设备,在非洲猪瘟期间,生猪产品检疫难度增大的情况下,检疫人员仍然以“视、触、嗅、剖”传统临床检疫的方法开展生猪检疫,检疫结果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难以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三是极易滋生腐败。现行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未明确生猪检疫活动参与人数,实践中往往一名检疫人员即可完成检疫并出具合格证,缺乏必要监督机制;部分检疫工作记录存在不完善甚至是空白的情况,给违法犯罪留下生存空间。一些地方已被查处的检疫人员仅仅一人即完成从“检疫”到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全部流程,没有复核或监督人参与,其频繁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收受好处费,在未实际开展检疫的情况下,多次为他人违规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

一是在生猪检疫技术上探索“黑科技”。加强顶层设计,国家对生猪检疫开展标准化建设,统一配操作简单检查结果快速准确的先进设备。

二是在全程监管上探索生猪检疫全国“一张网”。健全完善制度体系,加强生猪检疫信息化建设,强化养殖、调运、落地监管,实现动物调运启运地、途经地、目的地全程管理,一线检疫人员的工作通过网络等手段全过程监督。

三是在及时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堵漏洞”。修改完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针对纳入食品管理的生猪检疫实行双人检测制度,避免暗箱操作。

四是在检疫人员数量和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加强生猪检疫队伍培养,增加检疫人员数量。提升工作能力,对基层生猪检疫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针对申报检疫、快捷出证、落地反馈监管、指定通道信息上传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