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
(2020年7月25日中国共产党资阳市第四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
发布时间: 2020-07-29 【字体: 来源:资阳日报阅读次数:105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担当历史使命、服务战略全局,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中共资阳市委四届十次全体会议结合市情实际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阐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把握大势、统揽全局的深谋远虑和战略决断,体现了对成渝地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新时代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和重大举措,科学回答了四川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怎么看”“怎么干”等重大问题。全市上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发展使命,进一步提升贯彻国省战略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站高谋远,明确要推动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目标定位,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任务,指明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的方法路径,充分体现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变化大势、把握高质量发展客观趋势和要求、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考量。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两个大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决策,是深化川渝合作、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协同共兴的战略举措,是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对资阳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深刻改变资阳区域能级和发展格局,更加凸显资阳联动成都重庆“双门户”的独特优势,显著提升资阳地处成渝主轴和共建成都主干的战略地位,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动落地落实。

  (二)坚定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省委以全会形式专题研究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体现了贯彻国家战略的政治自觉和使命担当。“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战略目标上高度契合、内在要求上高度统一、发展路径上高度一致。省委全会强调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引领,以“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为重要支撑,强调以深化川渝合作为引领、以做强成都极核为带动、以扩大改革开放为动力、以促进全域发展为取向,强调强化川渝互动、极核带动、干支联动,促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南翼跨越、北翼振兴,抓住了四川贯彻国家战略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特别是支持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推进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以“一区两片”模式共建天府国际空港航空经济试验区,支持共建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支持资阳与大足共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明确推动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为资阳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必须坚定不移抓好贯彻落实,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工作实效。

  (三)抢抓国省战略实施给资阳带来的时代机遇。党中央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和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必将带来长期性战略红利和制度性改革红利,赋能资阳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资同城化发展,有利于优化市域空间形态,承接成都重庆极核辐射,带动市域全面提升、整体跨越;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内联外畅、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有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有利于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培育创新发展优势,搭建重大功能平台,扩大对外开放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必须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进,奋力开创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资阳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关键在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要坚持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目标与手段相统一,明确总体思路、强化战略支撑、塑造功能优势。

  (四)明确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建设“以门户枢纽为核心,以临空经济、公园城市为特色,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同城化率先突破区”,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绘就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围绕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做大经济总量中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分量,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为重点,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临空经济高地;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融入成渝科创走廊,提升协同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创新资源集聚地;围绕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做强成渝联动门户和成都东部枢纽功能,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重要门户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围绕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完善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人口吸纳和配套服务能力,建设山水魅力之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五)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推动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共建“都市圈”,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双循环”,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合力唱好“双城记”。强化功能协作,对接成都公园城市、“两区一城”建设和“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一体编制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加快构建成资半小时通勤圈、同城化产业生态圈,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强化平台支撑,共建产业园区,共享招商资源,共推重点项目,打造高能级平台载体,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支撑。强化机制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政策保障体系,提升汇聚资源要素能力,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

  (六)因地制宜塑造功能优势。以门户枢纽为核心,发挥西迎成都、东接重庆的“双门户”功能,加快融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渝直线黄金通道,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成渝中部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发展。以临空经济、公园城市为特色,遵循临空经济圈层演进规律,坚持全域共享临空资源,以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为纽带,打造面向国际的临空经济创新发展高地;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山水资源,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促进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引领成渝地区中部崛起,齐心协力做好共同的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共建成渝中部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脊梁”。

  三、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新格局

  对接成都东进、重庆西扩,融入主干极核、发挥主轴优势、做强县域特色,共建成都都市圈、助力成渝相向发展、推动市域一体发展,着力提升资阳在成渝地区协同发展新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融入主干极核共建成都都市圈。共享成都东进势能,建设成都东部新区资阳协同区,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加快成资交界地带融合发展,为协同做强成都主干极核拓展新空间,共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完善内联外畅交通体系,强化区域对外开放全方位链接,共建战略通道和门户枢纽。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联动建设为突破,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共建龙泉山东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以龙泉山和沱江为生态骨架,保护修复河湖水网,共塑生态安全格局,共建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

  (八)发挥主轴优势助力成渝相向发展。借势借力重庆西扩,加强与毗邻地区对接,争取布局重大发展平台,提高国家战略承载能力,共推成渝主轴整体发展。加快建设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以发展唐宋石刻文创产业为引领,推动规划统筹、通道建设、产业协作。与大足、潼南、荣昌、铜梁共同推进成渝中部产业集聚发展,与渝北结对共享临空经济发展经验,强化与遂宁合作联动川东北经济区、深化与内江合作联动川南经济区,协同提升配套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力。

  (九)做强县域特色推动市域一体发展。树牢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理念,发挥县(区)比较优势,推动融入成渝、双向联动,实现配套服务、功能互补。支持雁江强化成都东向门户功能,建设人城产融合的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支持以安岳为桥头堡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建设人文荟萃的成渝中部开放发展前沿区。支持乐至发挥生态本底优势和枢纽节点功能,建设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支持高新区提升产业带动作用和生活服务功能,建设创新引领型国家高新区。支持临空经济区筑城兴产聚人,建设现代化开放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四、聚焦重点攻坚突破加快提升发展能级

  紧紧扭住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开放、公共服务共享等重点任务攻坚突破,推动国省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十)构建便捷高效基础设施网络。以提升内联外畅水平为导向,以“7高11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重点,打造成都东部空铁公枢纽。畅通成渝大通道,加快成自宜高铁、成资渝高速建设,推动实施成渝客专提速达效、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渝高速扩容,协同推进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开工建设和绵遂内铁路、乐山经资中至铜梁高速等前期工作,构建成资半小时、渝资1小时通勤圈。完善成资通勤网,加快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建设,协同推进轨道交通资阳线(成资市域铁路S3线)、成都外环铁路、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延线(资简段、简乐段)等前期工作和成资市域铁路S14线、S17线前期研究,开行跨市域公交,推动成渝客专公交化运营,提高同城化通勤效率。补齐市域路网短板,规划建设沱江两岸旅游通道,推进资安、乐雁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实施毗邻地区“断头路”打通和“瓶颈路”拓宽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畅通成渝互通“毛细血管”。布局建设雁江、安岳、乐至通用机场。推动资阳北站、资阳西站、安岳站、乐至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和公铁物流港等货运枢纽建设,布局高铁动货基地,加快高铁快运物流发展,建设内陆无水港。加快建设“张老引水”、简资干渠、望水河泄水和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着力推进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十一)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生态圈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聚焦优势重点领域,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进10个产业生态圈和18个产业功能区参与成渝产业服务配套,建设成渝中部产业集聚核心区。构建工业“5+N”产业体系,瞄准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和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产业链配套协作,建设口腔医疗设备特色产业基地、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氢燃料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配送基地,协同打造成渝万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构建服务业“4+X”产业体系,建设紫微商贸物流功能区、童家公铁物流园,打造临空综合服务功能区、国际柠檬美食城特色商业街区,推进安岳石刻文旅农旅休闲度假区、陈毅故里全国红色文化旅游区、沱江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协同共建成渝中部现代物流港、国际消费中心、巴蜀文化艺术旅游走廊、西部金融中心后台集聚区。构建农业“6+3+1”产业体系,建设粮油、生猪等农产品保供基地,推进国际柠檬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临空都市农业体验园、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协同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加快建设“一园一校一馆一镇”,推进“产学研销医养”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知名的中国牙谷。推动高新区转型升级,加快临空经济区产业集聚,提高安岳、乐至经济开发区和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承载能力,积极创建成渝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十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对标公园城市标准,突出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公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特质,创新探索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路径,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构建“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市域城镇体系。做大做强做优中心城区,坚持临空西拓、产城南延、门户引领、拥江提质,建设临空产业新城,完善城南、城东配套服务功能,推动北部新城建设,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物业管理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沱江城市公园,推进九曲河景观提升,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中心城区发展水平、功能层级和首位度。扩容提质安岳、乐至县城,加快安岳东南片区、乐至高铁新区建设,支持乐至建设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加快重点镇建设,推进美丽场镇建设行动,打造一批示范中心镇和特色小镇。联动推进简阳—乐至乡村振兴示范带、简阳—雁江农旅融合示范区、大足—安岳及潼南—安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美丽新村。

  (十三)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协同参与中国西部科学城建设,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科创通”资阳分站建设,加快建设成资协同创新中心。共建成德眉资科技型企业需求发布机制,推动成德绵眉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搭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中国牙谷智库等重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云创智谷”等创新孵化载体平台,扎实推进天府科技云服务工作。突出成渝研发、资阳孵化,争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创成果在资阳转移转化,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资阳分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强化人才协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流动机制,共引共培产业高端人才,打造人才协同创新基地,共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十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区域生态空间,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共同推进沱江、涪江及阳化河等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快推动雁溪湖生态工程、沱江旅游航道建设。深入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协同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风景名胜区等生态空间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探索创新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补偿等机制,建设成德眉资数智环境综合应用平台。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提升大气环境风险预测能力。深化河(湖)长制合作,共建共享毗邻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健全水体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和跨境流域生态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信息互通、突发环境事件协作处置等机制。协同推进土壤环境治理保护重大工程,联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十五)提升改革开放质量水平。探索开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共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改革试验区。建立区域合作财税利益分享机制,探索推进“总部+基地”经济、园区合作共建和招商项目异地落户。创新投融资机制,协调推进跨区域金融风险事件处置。争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争取成都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政策覆盖,建设成都农村土地交易服务平台(资阳子平台),支持建设用地资源向重点区域倾斜。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天府市民云平台功能,协同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推动高频率政务服务事项“一网同办”,共同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改革。参与打造中国“气大庆”,支持安岳争创天然气体制改革试验区。

  协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推进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积极参与共建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共建天府国际空港航空经济试验区。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资阳基地)建设。争创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空中丝绸之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蓉欧班列,深入开展“资阳企业丝路行”活动,引导行业优质企业、优势资源、名优产品“走出去”,扩大销售市场。用好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政策,共建国际交往中心、现代商务体验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等重点区域及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精准对接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深化招商引资联盟合作,借力西博会、西洽会等专业化平台,联合举办投资推介和重大经贸活动。

  (十六)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健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加大援企减负稳岗力度,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深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组建跨区域教育联盟,共建教育“八大共享平台”,推动教育提档升级和产教融合发展,建设文旅职教城。健全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规划建设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合作,建设紧密型医联体,推动区域医疗机构间检查结果互认、双向转诊畅通、分级诊疗快捷,实现异地门诊住院医疗直接结算。优化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理流程,推动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推动户籍便捷迁徙、居住证互通互认。

  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和村民小组优化,建好用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强化对基层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城乡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以“村改居”为重点,深化城乡结合部城镇社区治理。深化法治资阳建设,健全诉源治理机制,推进跨区域立法执法司法联动,建立协作联席会商制度,优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平安资阳建设,强化交界地区城镇管理联动,完善一体化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健全城乡基层公共安全体系。

  五、凝聚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强大合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调动各方参与,形成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良好局面。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和规划统筹、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工作小组,建立运行高效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推进实施机制。跟进衔接国家规划纲要、“十四五”规划、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规划等重大规划,细化制定工作方案,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建立定期督查、跟踪分析、效果评估机制,把重点任务和事项纳入综合目标考评内容,强化结果运用,推动层层落实。

  (十八)培育市场主体。坚持“非禁即入”,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民营资本进入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发挥产业联盟、行业组织、商(协)会等作用,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发展,强化国资国企合作,共同开展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参与设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基金。完善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政策措施。

  (十九)坚持项目带动。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夯实项目支撑。以项目策划包装为基础,优化项目储备体系,加强项目策划论证,提高项目成熟度。以项目招引落地为抓手,健全招商引资考核体系,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以项目转化实施为目标,优化项目推进机制,分类分梯次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二十)营造实干氛围。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鲜明崇尚实干用人导向,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强化人大立法、监督等职能。发挥政协协商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积极献计出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作用。加强宣传引导,增进社会共识,激发公众参与,凝聚最广泛最深厚的建设力量。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支撑,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为更好服务国省战略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