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绘制乡村振兴蓝图
三年实施“十大工程”
发布时间: 2020-06-10 【字体: 来源:资阳日报阅读次数:1214

   田园风光如画,蔬菜瓜果飘香。仲夏时节,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资阳大地上徐徐展开。今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结合全市实际,出炉《资阳市实施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0—2022年)。

  蓝图已绘就。在未来三年中,我市将聚焦制约乡村振兴的矛盾和问题,实施“十大工程”。今年,是行动第一年。

  “十大工程”

  引领未来三年资阳乡村振兴

  实施规划提升工程。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建设规划,围绕成德眉资“三区三带”空间布局,整合国土空间、村庄建设等规划, 在2020年完成市、县(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完善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编制沱江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2021年,完成全市中心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重点发展区详细规划编制,修订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立足资阳优势特色产业实际,编制完成现代农业产业空间规划、“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实施镇村提质工程。持续加大中心镇、重点村建设力度,打造中和、龙台等工贸型中心镇;突出农业基础,发展丹山、周礼等服务型中心镇;发掘特色文化,培育保和、石羊等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型中心镇。做强重点村,全面实施村落靓化、基础强化、产业优化、精神美化、公共服务便利化“五化”工程及旧村改造,打造一批先进示范村。同时,聚焦群众“衣、食、住、行、医、学”需求,加强中心镇、一般场镇及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覆盖,构建30分钟乡村社区生活圈。

  实施功能区建设工程。依托现有特色产业,联动成都、德阳、眉山发展优质川桑产业、优质川猪(羊)产业、川西南晚熟柑橘产业集群,对接重庆潼南、大足等县(区)共建百万亩优质柠檬产业集群,到2022年建成全国性的产业集群4个。夯实园区支撑,以雁江柑橘、安岳柠檬、乐至蚕桑等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功能区承载能力,到2022年,安岳县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完成创建,力争乐至蚕桑产业园纳入国家级园区申创,创建丹山稻鱼、畜禽种业等5个园区省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认定创建国、省、市、县4级现代农业园区39个。

  实施农旅融合工程。高标准建设5个农旅融合示范点,用2年时间,将晏家坝村打造为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高洞村打造为中国丘区农旅融合示范村,卧佛村打造为禅养旅居度假目的地,羊叉河打造为红色农旅创意功能园区,仁里村打造为空港带动型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型示范村。培塑节会品牌,打造世界柠檬发展大会、小龙虾美食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节会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示范村、精品农家乐,力争到2022年创建省级文旅特色小镇2个、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森林(竹林)人家20个以上,创建星级乡村酒店、民宿、农家乐5家。

  实施资味田园打造工程。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到2022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95%以上行政村,70%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乡村振兴“三级联创”,推进“美丽资阳·宜居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打造乡村振兴资阳样板、巴蜀美丽乡村示范带和沱江乡村振兴示范带。

  实施基础补短工程。到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新建改造提灌站300座次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8%,农机总动力达到185.3万千瓦;完成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完成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可研、初设编制等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加快雁溪水利工程建设,到2022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5%,望水河泄水、“张老引水”工程建成投用;新(改)建农村公路1263公里,力争全市建制村通客运车辆率达100%;全市3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除外)达到国家标准;农村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100%,力争实现天然气“村村通” 。

  实施文化铸魂工程。加强古建筑、古遗址的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启动镇史、乡史、村史或社区陈列馆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服务,推进乡村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广泛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广泛开展 “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等道德模范评选,到2022年,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文明村占比达50%以上。

  实施人才强农工程。加强乡村人才招引,到2022年引进500名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招引培育产业领军人才100名。强化乡村人才培育,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开展农村技能和基层卫生人才培育。开展乡村人才援助,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卫生、教育等行业新聘人员 “县招乡用、县管校用、乡聘村用”机制,到2022年,市和县(区)柔性选派3000名科技副职、教育卫生等人才支援农村。

  实施基层治理工程。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及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到2022年,力争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肩挑”全覆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乡村法治、乡村德治机制,加强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到2022年,所有行政村实现村规民约和“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

  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到2022年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050元,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应用,提升土地经营权流转收益。支持农户依托农房院落,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就业培训,落实创业支持政策,鼓励在外人士、高校毕业生等返乡创业。鼓励农户多方式参与产业经营,力争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年均增幅超过6.5%、8%,到2022年达到7550元、7200元。落实各项涉农补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缴费补贴政策,力争农村居民转移净收入年均增幅7.5%以上,到2022年达到6400元。

  多项机制

  保障工作顺利实施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十大工程”推进重点事宜。市委农办负责协调沟通、过程跟踪,开展督导检查。市级牵头部门负责具体项目事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统筹调度。各县(区)、高新区、临空经济区切实强化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员亲自抓,分管工作人员具体抓,部门乡镇联动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每年安排不少于8%的年度用地指标用于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每年对县(区)农业农村用地情况实行调研评估,全力破解“三农”用地瓶颈。同时,围绕“十大工程”狠抓项目谋划,包装生成一批重点项目,梯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面对接国、省政策导向,积极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省“十四五”规划及国省重点项目库。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引进落地一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在制定好乡村建设目标、任务,以及压实责任的同时,还将“十大工程”推进情况作为乡村振兴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确保每一项任务有人干有人管。

  从发展规划到任务分解,从示范带动到整体推进,从强村富民到精神文明建设,我市全面吹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