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资阳市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成资同城化为引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2020年1月3日中国共产党资阳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发布时间: 2020-01-07 【字体: 来源:资阳日报阅读次数:5095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以成资同城化为引领,全面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中共资阳市委四届九次全体会议进行了研究,作出如下决定。

  一、把握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及战略引领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根本要求,是关乎未来的重大抉择,是改革发展的历史性任务。推进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根本遵循,凝聚社会共识,抢抓发展机遇,强化战略引领。

  (一)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适应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必然要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奋力开创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建设新局面。

  (二)紧紧抓住用好重大发展机遇。经过改革开放40年和设地建市20年来的接续奋斗,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定发展信心、抓住用好重大机遇,着力破解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集聚资源能力不足、民生短板较多等问题,努力厚植新的发展优势。中央实施“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资阳地处成渝直线黄金通道,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全面联动成渝开放发展。省委实施“一干多支”战略,支持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资阳必须借力主干优势,打造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成都深入实施“东进”战略,加快建设东部新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用,将形成完备的枢纽体系,催生强大的航空经济,深度重塑区域经济格局,资阳必须以主动融入东部新城体系为突破,整体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

  (三)坚持成资同城化战略引领。成资同城化是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重大布局,是促进成都、重庆两个都市圈相向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把成资同城化作为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引领,全面落实省委“八个同城化”部署要求,努力实现率先突破。推动规划布局同城化,协同编制实施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融合互动的同城化发展规划体系;推动基础设施同城化,共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成资半小时通勤圈;推动产业布局同城化,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打造同城化产业生态圈;推动生态环保同城化,共建沱江绿色发展轴,实现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推动公共服务同城化,协同构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共建高品质都市生活圈;推动户籍管理同城化,实施户籍管理同城化改革,实现同城衔接有序、顺畅迁移;推动人才流动同城化,促进两地人才高效聚集、自由流动;推动政策协调同城化,营造同城发展良好环境,共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二、明确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成资同城化战略引领,着力构建“联动成渝、全面开放,市域一体、共建共兴”发展格局,强化功能支撑,优化发展路径,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共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绘就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崭新画卷。

  (四)围绕发展定位强化功能支撑

  建设成渝联动门户。按照“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用足用好直线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特殊区位优势,推动成资渝协同发展,打造成都都市圈东向、南向和成渝相向发展的通道门户,促进成渝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流动、高度集聚,促进服务配套成都、重庆的产业在资阳集中集聚,助推成渝主轴联动融合和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

  建设成都东部枢纽。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构建贯通成渝、连接全国、畅达全球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服务配套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的中转换乘和集散中心,共建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全域全面开放、资源要素集聚,提升资阳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平原经济区和成都都市圈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临空经济高地。坚持全域临空发展,突出临空制造、临空综合服务两大功能,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构建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打造成渝中部产业集聚核心区,构建具有竞争力、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设山水魅力之城。充分挖掘山水资源,塑造依山傍水的城市形态和近水楼台的城市景观,体现生态江城之美、彰显绿色丘区之秀、传承历史文化之韵,资阳中心城区建设蜀乡文化生态江城,安岳建设生态文化魅力城市,乐至建设宜居宜游园林城市。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化发展路径

  坚持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突出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以理念创新打破思维定式、以科技创新培育核心动力、以体制创新优化发展环境、以要素创新统筹资源供给,大力促进成资渝协同创新,共建成资渝直线创新发展轴,大力发展新经济,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转型提质、跨越提升。

  坚持市域统筹协调发展。树牢全市“一盘棋”、规划“一张图”理念,创新市县(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统筹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布局,实现市域一体、融合发展、共建共兴,整体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筑牢本底绿色发展。全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生产体系、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绿色化转型,全面改善人居环境,让绿色成为资阳最浓厚的生态底色、最鲜明的经济特质和最持久的发展优势。

  坚持联动成渝开放发展。立足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深入贯彻“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坚定推进成资同城化,加强渝资交流合作,多层次拓展合作空间,高标准搭建开放平台,高质量开展投资促进,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提升品质共享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提高就业、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保、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提升城乡基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把握新时代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在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25年,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初步建成,成资同城化达到更高水平,形成与成都东部新城联动发展格局,区域综合实力、城乡基础设施水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和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到2035年,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全面建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更具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全市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三、转换发展动能建设成渝中部产业集聚核心区

  坚持生态共融、功能错位、协作配套,以临空产业为导向,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以产业生态圈、功能区为抓手,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成链发展新格局。

  (七)培育发展重点产业。着力培育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工业“5+N”产业体系。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产业,推动口腔装备、临空制造、航空食品、数字经济、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大力发展空铁、齿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品,创新发展生物医药产品、高端诊疗设备,培育发展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5G、智能终端,提升发展功能性面料、休闲运动类纺织鞋服产品。

  构建服务业“4+X”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产业,积极培育航空消费、中介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物流和航空物流,培育发展临空服务集群,突破发展全域电商,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挖掘“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内涵,打造集康养、医养、文养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建设柠檬特色美食等街区,打造一批城市商圈。

  构建农业“6+3+1”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粮油、蔬菜、生猪(牛羊、渔业)、柑橘、柠檬、蚕桑6大优势产业,夯实现代农业种业、装备、冷链物流3大先导性产业支撑,突破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加大安岳柠檬、临江寺豆瓣、乐至蚕桑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打造绿色食品和地标产品,创响“资味”农产品品牌。

  (八)构建产业生态圈。着力建设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纺织鞋服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生态圈,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医养4个现代服务业产业生态圈及1个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投入保障、绩效评估等机制,促进产业赋能、转型升级。创建国家高新区、推动转型升级,提高临空经济区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聚,提高安岳、乐至经济开发区和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园区集中度和产出效益,提质发展产业园区平台。建设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两市校院企地深化合作,打造产学研平台。引进和培育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和担保、信用评级机构,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在成都、重庆等地建立人才异地创新创业基地。

  (九)布局产业功能区。高新区布局中国牙谷、交通装备与电子信息2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口腔装备材料、医疗器械、医美健康、轨道交通装备、商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产业。临空经济区布局临空高端制造、临空综合服务、临空都市现代农业3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医疗仪器设备、总部经济、临空物流、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雁江区布局医药食品、临空制造配套、紫微商贸物流、文旅职教城、佛山橘海现代农业5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中成药、绿色食品、装备制造配套、文旅康养、特色柑橘等产业。安岳县布局国际柠檬、纺织鞋服与汽摩配套、现代物流、石刻文化创意旅游4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特色食品加工、家用纺织、汽摩零部件、清洁能源、柠檬等产业。乐至县布局装备制造、现代商贸、陈毅故里生态旅游、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4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发展专用车及零部件制造、商务服务、保健食品、蚕桑等产业。

  四、突出科学规划引领构建现代生态宜居城镇体系

  坚持规划引领、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引领作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功能配套服务,提升城市品质,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极核、安岳乐至县城为副中心、一批重点镇为支撑的“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

  (十)建设生态宜居中心城区。坚持“临空西拓、产城南延、门户引领、拥江提质”要求,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先定山水再定城,展现山水城相融相依特色。临空经济区突出国际标准和职住平衡,建设高品质临空产业新城和航空开放入户花园。高新区强化产城融合,提升产业带动作用和生活服务功能。城东新区聚焦高铁枢纽,打造交通门户功能高地。老城区着力优化功能,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水平。推动“一城四区”顺畅联接、组团发展,加快建设雷音大桥、成资大道等城市跨组团通道和片区路网。提升临江、中和、迎接、保和等城郊紧密型重点镇功能。统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依托轨道交通枢纽站点,推行TOD城市综合开发,营造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加快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生态体系,建设雁湖东、南、北城市公园和雁栖湖、雁南湖、苌弘湖城市水体公园。坚定拥江发展,充分保护和利用沱江沿岸董家坝、晏家坝、李家坝、墨池坝等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资源,将生态本底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集聚城市服务功能,展现一江两岸独特魅力,打造人气汇聚的城市客厅,与成都共建世界级滨江发展轴。合理布局建设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综合档案馆、群团服务阵地等公共设施和商业形态,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恢复“雁城八景”,打造城市地标,营造魅力夜景,创响“蜀人原乡”城市文化品牌。

  (十一)推动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坚定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安岳海绵试点县城建设,塑造生态宜居特色景观,强化与大足、潼南等重庆大都市区互动,提升文化、龙台等城郊紧密型重点镇功能,突出配套成都、服务重庆推进产业发展。推进乐至宜居试点县城建设,强化与简阳城区、简州新城互动,提升童家、高寺等城郊紧密型重点镇功能,大力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

  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分类打造迎接、李家、中天等6个工贸型重点镇,保和、石羊、劳动等5个旅游型重点镇,丹山、周礼、良安等10个服务型中心镇,丰裕、乾龙、大佛等32个农贸型小城镇。打造牙谷、柠檬、石刻、南津驿、墨池坝等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精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色小镇。加强中心村、重点村和特色村建设,打造田园牧歌乡村生态旅游走廊和民俗康养度假区。

  (十二)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规划刚性执行和监督问责,维护规划强制性、权威性。围绕实施城市总规,修订完善城市详细规划,加强城市设计、城市标准提升和城市风貌塑造,推动中心城区纳入成都东部新城统筹规划。加强市域资源、金融、土地、市场统筹配置,优化城市发展组织方式。制定城市公共设施配建办法,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均衡供给,完善城乡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双修”,统筹推进城市地下管廊和地上配套设施建设、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

  五、坚持基础先行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坚持互联互通、无缝对接、同网同标、一体运行,加快构建“7高11轨16快”综合交通网络,全面融入成都半小时、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内通外联、高效便捷的基础设施网络。

  (十三)共建成都东部空铁公枢纽。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为龙头、轨道交通为重点、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为骨干,横向连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纵向连接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打造成都东部枢纽。着力推动成自宜、成南达万高铁和成渝高铁快线等项目,推动成渝铁路改造扩能,提升成渝客专公交化水平,开行跨市域公交。以高铁资阳北站、资阳西站为重点,强化集成枢纽功能,推进成资渝高速、成资大道、成资临空大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成都城际外环线铁路、轨道交通资阳线、蜀都大道东延线(资简段、简乐段)、铜梁经安岳至资中高速、成渝高速扩容、成渝高速至成宜高速连接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多线路、多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中转换乘。

  (十四)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加快推进成资渝高速资阳互通、大高寺互通、紫微互通连接线项目,完善提升城市出入通道。加快推进资安快速通道、遂宁经乐至至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乐金快速通道、乐雁快速通道、中和至花溪谷快速通道、安岳县卧佛至石羊快速通道、雁江区紫微大道等项目,构建市域快速直达交通网络,畅通市域内循环。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县乡村小微通道通达能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十五)建设成渝中部现代物流港。围绕航空物流中转、成渝物流集散、川南川东北和长江黄金水道物流分拨,加快高铁快运物流发展,规划布局资阳紫微公铁物流港、高铁西站物流港、童家现代物流园,积极承担成都主枢纽、天府国际机场及成渝中部区域空铁货运快速集散,对接青白江、淮口、东部新城铁路物流港,融入蓉欧班列,积极争取纳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统筹布局、一体运行,构建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打造川渝空铁公物流集散基地。

  (十六)整体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张老引水”工程、望水河泄水工程、雁栖湖水利工程、关刀桥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发挥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效益,推动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建设,构建多水源、全域水网体系。探索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协调成资电网、燃气管网设施建设,推进成资油品管网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集成共享各类要素的大数据中心,同步布局新一代5G通信网络。

  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全面全域开放合作新格局

  坚持立足空港、面向国际、服务成渝、全域开放,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成南达万高铁、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大平台大通道为纽带,积极联通“空中丝绸之路”、蓉欧班列,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北部湾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

  (十七)深化区域协作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和蓉欧班列,深入开展“资阳企业丝路行”活动,引导行业优质企业、优势资源、名优产品“走出去”。对接东部沿海,积极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对接长江经济带,深化与重庆、宜宾、泸州等长江上游港口城市合作,借港出海。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成都都市圈和成渝主轴建设。深化与国省部门、央企省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

  (十八)加快建设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积极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共同创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推动高新区聚焦机车汽车和口腔装备材料,推动临空经济区聚焦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临空综合服务,加快建设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国家级临空制造服务基地、国家机车商用车制造基地和成渝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基地。探索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和投资、金融、创新创业等制度改革,提升双向投资管理水平,优化国际贸易服务功能,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全面建设体现临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创新发展先行区、环成都经济圈同城发展的率先突破试验区、对接成渝面向国际的区域合作引领区、符合高质量要求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十九)持续深化投资促进。结合产业功能区划分、地方实际需求,全面梳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创新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服务功能配套招商等模式,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境内外重点地区精准发力,提高专业招商针对性、专业性和成功率。大力招才引智,引入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动高新技术转化孵化。建立企业投入强度、产出效益、容纳就业、税收贡献等综合评价激励制度。深化成资招商引资联盟合作,共建招商平台,共享客商和驻外招商资源,联合举办投资推介和重大经贸活动。

  (二十)培育国际和都市消费。用好过境144小时免签停留政策,瞄准全球高端消费品牌,引进国际化高端医疗、高端教育,加快口腔医疗康养国际合作交流基地、临空国际交往中心、临空现代商务体验区等建设,培育医疗美容、文化康养、总部经济、旅游休闲等消费功能。借力成都建设“三城三都”和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吸引高端消费群体。联动成都东部新城统筹规划会展中心、赛事场馆等建设,配合承办全国、洲际、国际赛事,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综合交易展、文旅展和大型会议。围绕都市农产品需求,建设特色水果、珍稀花卉苗木、高品质畜禽等农业产业基地,培育生态有机特色农产品。创新“农业科技+基地”发展模式,建设乐至国家林业科技示范园、安岳世界柠檬品种博览园、雁江蜜柑科普博览园,布局农业科普体验功能区,打造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农业生态景区,打造“资味田园”乡村空间形态,拓展都市消费市场。

  七、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统筹布局、错位发展、共享协调、整合运行,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十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开发性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相结合,构建完善“造血”功能,改善改良“输血”机制,建立健全“失血”救助机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挥农民夜校作用,引导激励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主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二十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综合施策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问题。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推进民办幼儿园转型,提高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质量水平,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全面达标。加强与成都等地名校合作,共享网络教育和名师资源,共推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建设和学校托管、领办,引进国内外知名教育集团,提高中小学教育水平。支持和规范社会办学力量,探索集中布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园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打造职业教育基地,定向培育职业技术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二十三)全面推进健康资阳建设。加快市级龙头医院提质升级,深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合作办医,强化成资远程医疗、专科联盟、协作医院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专科,加快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建设,引进高端医疗集团建设特色专科医院,积极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疗基地,打造特色专科医养目的地。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支持安岳县人民医院、乐至县人民医院建设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推动市、县(区)疾控中心建成三级疾控机构。推进医养融合,培育和引导健康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二十四)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异地核查认证等制度,完善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权益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壮大慈善事业。完善就业创业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等机制,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培育工匠精神,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二十五)强化公共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区域性应急管理协作机制,构建应急救援指挥体系、灾害风险评价评估体系和综合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平台互联、物资共享、队伍互助。加强成资社会治安联动,建立健全边界治安防控机制,深化信访维稳、打击犯罪、治安管控、交通管理等领域合作,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打防联动的协作格局。共建重大安全风险点实时监测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对安全风险点的动态监管、源头治理和前端处置,创造安全稳定的区域社会环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资阳智慧治理中心,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基础设施智能化。

  八、推动绿色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坚持生态优先、景业相宜、山水呼应、绿色发展,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夯实生态本底和靓丽底色。

  (二十六)加强沱江流域生态保护。统筹推进沱江流域环境治理和防洪工程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健全统一的污染联防联治和跨境流域生态治理、环境风险防控信息互通等机制。探索创新沱江协同治理、合作共建、利益补偿等机制,共同优化水格局、修复水生态、保护水安全、营造水景观、发展水产业,统筹规划沱江生态旅游公路,加快构建全域“两流域三渠系十五湖”和中心城区“一江九水五湖八湿地”生态和谐水网体系。

  (二十七)全力攻坚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物减排,稳步提升空气优良天数率。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沱江、涪江流域出境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标,持续改善九曲河、岳阳河、阳化河水质。完善中心城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持续深化大规模绿化全市行动。

  (二十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实施“气化全市、电能替代、清洁替代”工程,提升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发展分布式能源,布局建设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储气调峰设施和储能及智能微电网。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推动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引导产业绿色发展。建设一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推进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分类利用、集中处置。支持引进推广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小型实用设备。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新材料环保建材。推动共享绿色出行,加强慢行系统建设,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系统。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九、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资阳影响力和吸引力

  坚持传承发扬、保护开发、厚植底蕴,用好资阳独特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长寿文化、农耕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旅品牌,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推动文化提质发展、文旅深度融合、城市文明提升,提高资阳文化辨识度、美誉度和软实力、影响力。

  (二十九)推动文化事业提质发展。坚持历史文化厚重感和现代感并存,推动蜀人原乡、安岳石刻等历史底蕴形象化、生动化,塑造独具魅力的资阳文化。深度挖掘古蜀“资阳人”、川剧“资阳河”、资阳杂技等特色文化资源,提高特色文化品牌社会影响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挖掘资阳本土资源,创作资阳本土作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覆盖。构建更加完善的历史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和综合展示载体,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利用,创建历史文化街区和名村名镇。提高文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培育资阳文化产业经济实体。

  (三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创响“长寿之乡、石刻之乡、柠檬之乡、陈毅故里”名片,实施全域旅游,串联贯通成渝区域合作旅游线路和四川旅游精品线路,布局打造临空新城·文旅康养、长寿之乡·田园休闲、陈毅故里·红色体验、柠檬之乡·绿色生态、石刻之乡·文博艺术“五个组团”和“多彩丘陵”美丽乡村、“人文沱江”成渝古驿、“佛心石韵”文化遗产“三条廊道”,建设雁江保和花溪河生态文旅度假区、安岳石刻文旅度假区、乐至五彩林乡农旅度假区,培育旅游、生态、文化、现代服务业四位一体的大旅游综合产业生态链。支持安岳创建天府旅游名县,陈毅故里创建5A级景区和宝森柠檬小镇、保和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4A级景区,推动卧佛院—跑马滩、佛山橘海、魅力柠海、千佛寨森林公园、乐至报国寺等景区提档升级。

  (三十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县、乡、村三级网络。深化志愿服务,唱响“德润资阳·有爱之城”品牌。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彰显独特的城市文化个性和魅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形成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底部基础

  坚持遵循规律、突出特色、协同协力、对标赶超,强化全域统筹,发挥比较优势,激活发展活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底部基础。

  (三十二)支持县(区)竞相发展。围绕主体功能区定位和县区发展战略定位,支持雁江建设产城人融合的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支持安岳建设人文荟萃的成渝中部开放发展前沿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支持乐至建设秀美宜居的成渝中部绿色发展示范区,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支持高新区建设创新引领型国家高新区。支持临空经济区建设现代化开放型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三十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标准编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合经营方式,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开展乡村振兴先进县乡村“三级联创”。创建一批“美丽资阳·宜居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行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培塑文明乡风。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稳步推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现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十四)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贯彻国、省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交通能源、社会事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提高民间投资比重。支持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加快转型升级和优化重组,增强竞争优势。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支持民营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家。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破除各种隐性障碍和潜规则,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和诉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十一、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措施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强干部人才队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净化政治生态,为推动新时代资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十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资阳不折不扣落地生根、终端见效。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把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检验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重要尺度,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和水平。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发挥人大、政协监督作用,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十六)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以招商引资为首要任务,以产业生态圈、功能区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加强城乡基层治理,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法治资阳。扎实推进农业农村、行政审批、投融资、财税金融、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和“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政策研判落地机制,推动国省政策的综合运用和集成达效。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强化税源建设,提升财政预算绩效。创新土地供给模式和收回机制,提高土地供给效率。建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社会稳定、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

  (三十七)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建设全省一流营商环境行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基层便民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构建诚信受益、失信惩戒长效机制。拓展12345政务服务热线功能,建设全市统一网络理政平台。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按照法定权限、规则和程序办事。建立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提高服务效能。

  (三十八)强化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流动机制。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创新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依托“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优质科技服务。充分保障高层次人才工作和生活条件。建立开放型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专业人才的价值,实现人才“长租短借”“智力流动”。

  (三十九)提高能力水平。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实心干事、科学作为,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素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良好习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握政策、吃透市情、摸清下情,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造就一批懂法律、懂经济、懂项目、会管理的行家里手。坚持好干部标准,鲜明用人导向,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改革创新者撑腰、为甘于奉献者鼓劲,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成资同城化为引领,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力量!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